扭曲的记忆:回忆起来的都靠谱吗?
在法庭上作证时,每个证人都会被要求说实话。然而,即便有时证人确实乐意提供真实的证词,他们的证词也有可能不是真实的。
华盛顿大学的伊丽莎白-洛夫特斯教授是研究记忆方面的专家,她的研究结果表明,目击证人对于所看到的信息很容易被事后信息所扭曲。比如在实验中给被试看一场关于车祸的电影,之后让被试估计当时车的行驶速度。当询问被试“两车相撞时车速多快”时,被试估计车速超过40千米/每小时;而当询问被试“两车接触时车速多快”时,被试则估计为30公里/每小时。基于该实验,有心理学家认为被试产生错误估计的原因,在于无法分辨他们记起的东西是来自于事件发生前,还是发生后。
1969年9月22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即将年满9岁的苏珊-内森在看望好朋友伊琳-富兰克林的途中失踪了。两个月后,她的尸体在加州福斯特市被发现,然而这场命案20年来都未被侦破。直到20年后,警方以谋杀罪逮捕了乔治-富兰克林,证据就是来自于乔治-富兰克林女儿“被压抑的记忆”。
弗洛伊德认为压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我防御机制。它是人的一种积极努力,将有威胁的东西排除与意识之外。如果记忆过于残忍或者痛苦,这些记忆就会被压抑在无意识中。在苏珊的这个案子中,20年后,伊琳-富兰克林声称自己曾经看到过自己的父亲杀死了苏珊,而之前一直没有“想起来”的原因,则在于场面太过血腥,使年幼的伊琳将这些记忆“压抑”了起来。而20年后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伊琳在和自己的女儿交谈时,看着女儿的眼睛,这些压抑的记忆,以“闪回”的形式出现了。
洛夫特斯教授对这样的记忆表示质疑。她努力说服陪审团,一些“恢复”的记忆实则是错误的,有一些回忆起来的故事从未发生过。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洛夫特斯教授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这个实验被称作为“商场走失实验”(Lost in the mall)。洛夫特斯教授好友的女儿珍妮参与了这次简单的实验。在短短五分钟之内,仅仅通过几个简单的暗示性提问和提示,珍妮就接受了一个假的记忆——即自己在五岁的时候,在一家大型商场走丢。后续的实验显示,经过几次暗示之后,四分之一参与者都被植入了超市走丢的记忆,反倒是一些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他们一点也记不起来了。
在心理学史上,一个公认的“移植记忆”的案例出现在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身上。皮亚杰清楚地记着自己2岁左右的时候,差点被劫匪绑架,幸亏保姆英勇搏斗,才使得皮亚杰幸免于难。然而,皮亚杰15岁时,保姆寄来道歉信,告诉他这件事情纯属虚构,只是想让皮亚杰一家对她心存感激。
现在,对记忆的研究已经逐渐深化,然而针对提取出来的记忆是否是真实,依旧处在争论之中。弗洛伊德主义者对“压抑的记忆”的真实性深信不疑,而洛夫特斯教授等人则强烈质疑。洛夫特斯教授的质疑源自于对美国“催眠疗法”滥用的深深担忧。基于催眠等技术的“记忆恢复疗法”在美国一度大行其道,治疗医师过于简单化地将很多心理症状都归因于童年期性虐待或乱伦,因此该治疗法的精髓就在于通过带有暗示性的催眠或提问,“挖掘”患者内心“压抑的”记忆。这一疗法在弗洛伊德时期疗效颇丰,然而在洛夫特斯时代,这一疗法造成大批患者“创造”或“移植”了假的记忆,并以此为根据,将无辜的人甚至自己的父母兄弟告上法庭。洛夫特斯教授的研究无异于给这一疗法的滥用敲响了一个警钟。
在洛夫特斯教授之后,又有大量的心理学家从事关于记忆的研究。尽管在此方面还有很多争论,但是已经有足够的科学依据表明,目击证人的证词可能会被事后的错误信息所影响。这样的研究表明,人的记忆经常是抽象的拼贴画,从过去的经验的不同成分中重新构建。
参考资料:
1、伊丽莎白-洛夫特斯,凯瑟琳-克禅,《当心!你的记忆会犯罪》(The Myth of Repressed Memory),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王兮译
2、Solso, R. L., Maclin, O. H., Maclin, M. K., (2012). Cognitive Psychology (8th ed.). New Jersey: Person Press
3、Loftus, E. F. (1993).The Reality of Repressed Memory. American Psychologist, 48, 518-537.
必须沙发有木有! 😉
沙发是我的!!回忆可能不靠谱 🙄 😀
@阿狸看陌上花开 可惜被我占了,老姐只能是板凳了~
我屮艸芔茻,这个好厉害~~~楼主多发点~(≧▽≦)/~啦啦啦 💡
这个表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