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效应:今天,你打降龙十八掌了吗?

有这么一个笑话,说有一个人总是忘记有没有锁门。同事就告诉他一个秘诀,每次锁门时,做一个醉拳的动作,就可以记住了。后来,这哥们在锁门前必须要打一套降龙十八掌,才能安心离开。

201111041557051559

笑话归笑话,这个方法确实管用。记住降龙十八掌显然比记住锁门这件小事更加容易。而降龙十八掌则使锁门的记忆更容易被提取。这种效应心理学上叫做“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

什么是启动效应

用心理学术语解释,启动效应是指由于之前受某一刺激的影响而使得之后对同一刺激的提取和加工变得容易的心理现象。举个例子来理解这个概念。比如在实验中,给被试呈现一系列单字,其中包含一个“河”字(之前的刺激),虽然并不需要被试记住都有哪些字,但是在下面的任务中,如果要求被试写出一个含有三点水旁的字时,被试更倾向于写出“河”而不是其他字(对同一刺激的提取)。再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笔者颇爱听周杰伦的歌,但是周董的歌词实在是太难听懂了,没办法笔者用对着歌词听了一两遍。这之后那些之前听起来模棱两可的歌词,就非常容易被识别,至少笔者再没有把《完美主义》歌词里的“周杰伦周杰伦”听成“小贱人小贱人”。

启动效应和记忆

启动效应和记忆关系非常紧密,甚至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的发现就是基于对失忆症患者启动效应的研究。1968年,Warrington和Weiskrantz发现健忘症患者虽然不能再认出以前学习的单词(通过线索回忆测试证明,即要求被试使用之前呈现的词语完成词语填空[这一过程需要被试具备记忆能力],此测试中遗忘症患者成绩显著低于正常人),但是在补笔任务(即要求被试用头脑中第一个出现的词补全词干[这一过程不需要被试具备记忆能力,只需要“下意识”就可以了],比如uni__,被试可能补全为“unit”或“unicorn”,如果之前被试看到的词为“unicorn”[“麒麟、独角兽”的意思],受到启动效应影响被试可能补全为“unicorn”而非更常见的“unit”)中,却同正常被试表现出一样的成绩,而且这一现象甚至在间隔7天后依旧存在。由此研究人员认为存在一种不依赖意识的记忆,并称之为“内隐记忆”。现在普遍认为,内隐记忆是启动效应的一种。

启动效应的用处

既然和记忆有关系,那么能够帮助改善记忆才是王道。记忆是一个包括加工、存储和提取的过程。我们平时经常碰到“字到手边想不起来怎么写”的情况,并非由于这个字没有存储在大脑中,而是由于缺乏提取线索。事实上启动效应以及内隐记忆确实有帮助改善记忆的一方面,确切地说,是帮助完善信息提取机制。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加工编码信息时的情景和试图提取信息时的情景很好匹配时,记忆能力最强。一种叫做“地点法”的记忆方法似乎很有用,这是一种通过与你熟悉的某种地点序列相联系来记忆一系列名字或客体的方法。比如当你需要记住一个杂货单的时候,你只需要在内心将其中每个项目沿着你从家到学校的路线顺序排列。以后需要提取这个信息单的时候,你只需要回想这条路线就好了。

启动效应更为存在争议的是行为启动(Behavioral Priming),因为如果它确实存在(尚有争议),某些词语暗示甚至可以改变人类的行为。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因为争议较大,笔者就暂时不提及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看扩展阅读中的链接。

鉴于启动效应有这般功效,对于一些比较容易遗忘的事情确实可以考虑通过它来辅助记忆提取,至少在记住锁门这件小事上,这事情还是靠谱的。不过,降龙十八掌确实过分了,下次我们可以试试倒立啊。

参考文献
1. Graf, P., Squire, L. R., & Mandler, G. (1984). The information that amnesic patients do not forge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10(1), 164.
2. Weiskrantz, L., & Warrington, E. K. (1979). Conditioning in amnesic patients. Neuropsychologia17(2), 187-194.
3. Warrington, E. K., & Weiskrantz, L. (1974). The effect of prior learning on subsequent retention in amnesic patients. Neuropsychologia12(4), 419-428.
4. Gerrig, R. J. (2009). Psychology And Life, 17/e. Pearson Education India.
5. Warrington, E. K., & Weiskrantz, L. (1968). A study of learning and retention in amnesic patients. Neuropsychologia6(3), 283-291.
6. Tulving, E., & Schacter, D. L. (1990). Priming and human memory systems.Science247(4940), 301-306.
7. Tulving, E. (1985). Memory and consciousness. Canadian Psychology/Psychologie Canadienne26(1), 1.

拓展阅读
1. 《启动效应:或将彻底改变人类行为的心理学发现,如果它是真的话》http://www.guokr.com/article/436704/
2. Bargh, J. A., Chen, M., & Burrows, L. (1996). Automaticity of social behavior: Direct effects of trait construct and stereotype activation on ac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71(2), 230. http://www.cuclasses.com/stat1001/homeworks/studies/socialbehavior.pdf

类似文章

9条评论

  1. 诶玛,半夜这是又复习了一把…话说博主登陆在哪里?手机没看到……然后评论还要邮箱撒~~~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